提交中
📝正在回复 #98845
qotZyyxL (肥适之) 2022-03-21 00:29:16
杂七杂八,什么都有可能
新建仓库2
👍 5
💗 3
🎉 1
qotZyyxL Po 2024-05-13 08:21:22
>>Po.1250615
维尔特(Georg Weerth,1822—1856)
qotZyyxL Po 2024-05-13 08:28:30
杜牧叙其(李贺)诗云:“云烟绵联,不足为其态也;水之迢迢,不足为其情也;春之盎盎,不足为其和也;秋之明洁,不足为其格也;风樯阵马,不足为其勇也;瓦棺篆鼎,不足为其古也;时花美女,不足为其色也;荒园陊殿,梗莽丘垅,不足以为其怨恨悲愁也;鲸吸鳌掷,牛鬼蛇神,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。”认为他源本《楚辞》,为“骚人之苗裔”,惟缺乏“感怨刺怼”“激发人意”之处,有理不胜词的缺点(见《李长吉歌诗叙》)。
qotZyyxL Po 2024-05-13 19:06:04
《谐史》:河南一士夫延师教子,其子不慧。出对曰:“门前绿水流将去。”子对云:“屋里青山跳出来。”士夫甚怒。一日士夫偕馆宾诣一道观拜客。道士有号彭青山者,脚跛,闻士夫至,跳出相迎。馆宾谓士夫曰:“昨令公子所谓‘屋里青山跳出来’,信有之矣。”士夫乃大笑。 (《古今谭概·专愚部·拙对》)
qotZyyxL Po 2024-05-13 19:10:06
鲜笋老头差嫩者,以药刀切作极薄片,筛内晒干极,磨粉收贮。或调汤,或顿蛋,或拌肉内,供于无笋时,何其妙也。(《养小录·笋粉》)

一眼:鲜笋老头
qotZyyxL Po 2024-05-14 08:21:16
《孤独》尼采
(Friedrich Nietzsche,1844—1900)

群鸦鸣噪,
鼓着唰唰的翅膀飞向城市:
天就要下雪了——
现在还有家乡的,真是福气!

你现在木然伫立,
回首后顾,唉!已是多么久远!
你这傻子,为何
面临冬天的季节逃向世间?

这世界——是通往
沉寂荒冷的无数沙漠的门!
谁丧失了
你所丧失的,就会无处安身。

你苍白地伫立,
受到诅咒,要在冬天里流浪,
就像那轻烟,
总想升到更加寒冷的天上。

飞吧,鸟儿,咯咯地
唱出沙漠之鸟所唱的调子!——
你这傻子,把你
血淋淋的心藏在冰和嘲笑里!

群鸦鸣噪,
鼓着唰唰的翅膀飞向城市:
——天就要下雪了,
没有家乡可归的,真是晦气!
qotZyyxL Po 2024-05-14 08:24:00
《太阳沉落了》(第三节)尼采

金色的欢畅啊,来吧!
  你是死亡的
最秘密、最甘美的预尝的滋味!
——我走路难道走得太快?
现在,我的脚疲倦了,
  你的眼光才赶上我。
  你的幸福才赶上我。

四周围只有波浪和戏弄。
  以往的苦难,
沉入蓝色的遗忘之中,
我的小船现在悠然自得。
风暴和航海——怎么都忘了!
  愿望和希望沉没了,
  灵魂和大海平静地躺着。

七重的孤独!
  我从未感到
甘美的平安比现在更靠近我,
太阳的眼光比现在更温暖。
——我的山顶上的冰不是还发红光吗?
  银光闪闪,轻盈,像一条鱼,
  现在我的小船在水上漂去……
qotZyyxL Po 2024-05-14 08:35:04
《浩歌》李贺

南风吹山作平地,帝遣天吴移海水*。
*南风二句:言世事变化极大,山能够吹成平地,海可以从这里移到那里,也就是“高岸为谷”“沧海桑田”的意思。帝,主宰宇宙的天帝。天吴,虎身人面,八足十尾的水神。

王母桃花千遍红,彭祖巫咸几回死*。
*王母二句:慨叹于宇宙的永恒,人生的短暂。意谓仙桃的花期,彭祖、巫咸的寿命,在人们头脑中是代表长远的概念,可是从永恒的宇宙来看,它们也是极其短促的。古代神话,西王母瑶池上的仙桃,每三千年开花结实一次(见《汉武帝内传》)。千遍红,开了千次花。彭祖,传说中长寿的人。《楚辞·天问》王逸注:“彭铿,彭祖也。至八百岁,犹自悔不寿,枕高而唾远也。”

青毛骢马参差钱*,娇春杨柳含细烟。
*骢(cōnɡ):毛色青白相间的马。参(cēn)差(cī)钱:一个套着一个连钱式的花纹。参差,错杂相间貌。

筝人劝我金屈卮,神血未凝身问谁?
*筝人二句:慨叹人生空虚,意谓不如饮酒行乐。筝人,弹筝侑酒的歌妓。金屈卮,形似菜碗而有把手的酒盏。神血未凝,精神和血肉不能长期凝聚在一起,即佛家所谓“形骸假合”,也就是说,不能长远地活在世间。身问谁,这身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,从谁那儿可以得到解答呢?问,一作“是”。

须浪饮《丁都护》,世上英雄本无主。
*不须句:是转折语。意谓不须快意当前,对酒听歌的一时自我麻醉,终不能排遣内心真正的愤激之情。浪饮,犹言痛饮。《丁都护》,乐府歌曲名,声调哀怨(详见李白《丁督护歌》题下注文),指筝人劝酒时所唱的歌曲。
*英雄无主:是说没有能够认识英雄、发挥英雄才能的人。主,指统治者。

买丝绣作平原君,有酒唯浇赵州土。
*买丝二句:意谓像平原君才是英雄之主,可是当世没有这样的人,因而自己一腔热情,只有寄托在对历史人物的追慕。绣,指绣像供奉。平原君,战国时赵国贵族执政者赵胜的封号,以礼贤好士著名,是四大公子之一,门下有三千宾客。他曾提拔过许多沉没的人才。赵州,犹言赵国、赵地。古代祭祀时,用酒浇在地面,希望它渗透到地下(因死者埋在地下)。浇酒,也是表示向慕之情和凭吊之意。
qotZyyxL Po 2024-05-14 08:37:29
漏催水咽玉蟾蜍*,卫娘发薄不胜梳*。
*漏催句:言漏水不断地滴着,时间在飞速的流驶之中。玉蟾(chán)蜍(chú),指计时的漏壶。漏壶的口雕成蟾蜍张口的形状,上面有一贮满清水的铜器,器口刻作龙形。龙口与蟾蜍口相衔接,从龙口里流出的水通过蟾蜍的口一滴滴地滴入壶中。壶中划有深浅的度数,以验时刻。
*卫娘句:言眼中丰容盛鬋的佳人,很快地就会衰老。卫娘,卫地美女,指侑觞的歌妓,即前面所说的“筝人”。唐时口语,称年轻妇女为娘子。不胜梳,意谓一梳则头发脱落。胜,读平声。

看见秋眉换新绿。二十男儿那刺促?
*看见句:人年轻时眉毛的颜色浓,年老则渐黯淡,也像绿油油的树叶到秋天变成枯黄一样,故曰“秋眉”。新绿,鲜明的绿色。按:这句在音节上连下文读,“绿”“促”叶韵;在意义上则和上文相属,“眉”“发”并举,都指卫娘而言。
*二十句:以单句转折作结。意谓自己还是个二十岁的青年人,怎能老是纠缠在消极的苦闷情绪之中呢?刺促,因受到客观刺激而引起精神上的局促不安。
qotZyyxL Po 2024-05-15 08:39:17
■《崇祯∶勤政的亡国君》⭐

非常一般的历史通俗读物,不建议阅读。说通俗读物又写得不够有趣,难得绘声绘色的内容还被我扒出是抄清人小说的……其他相当一部分内容感觉就是纯粹把眀史洗成现代文。粗看,没太认真,看完倒也能对明末局势大概有些了解,但我觉得想了解这方面内容应该有更好的选择。(明朝那些事儿系列比这写的有趣,不过印象里对明末没有展开讲太多吧?印象不深了,毕竟是初中看完的。。
qotZyyxL Po 2024-05-15 08:46:36
《威尼斯*》尼采

最近,在昏黄的夜晚,
我曾来伫立在桥边。
远处传来了歌声:
它迸出点点的金光
掠过荡漾的水面。
共渡乐*、灯火、音乐——
醉沉沉地向暮色中漂去……
我的灵魂,像弦乐器,
被无形的手指拨弄,
暗暗演唱共渡乐之歌,
感到多彩的至福而战栗。
——可有人在听它?

*尼采在一八八〇年三月至六月底在威尼斯逗留了四个月,陪同他的有忠实的弟子彼得·加斯特。他称威尼斯是他“喜爱的唯一的城市”。本诗后插入《看这个人》(1888年10—11月著,1908年出版)书中。
*威尼斯的游艇,意语Gondola。这是一种带有鸟头形船首和船尾的狭长平底小船。
qotZyyxL Po 2024-05-15 13:32:12
《金铜仙人辞汉歌》李贺

茂陵刘郎秋风客*,夜闻马嘶晓无迹*。
*茂陵刘郎:指汉武帝。武帝姓刘,葬茂陵,故称。《元和郡县图志》:“汉茂陵在京兆府兴平县东北十七里,汉武帝陵也。在樗里之茂县,因以为名。”秋风客:言人生终于一死。《古诗》:“人生天地间,忽如远行客。”这里说“秋风”,因武帝曾作《秋风辞》,因秋风之起而感慨人生,结句有“老壮几时兮奈老何”之叹,故取其义。
夜闻句:王琦注:“谓其魂魄之灵或于晦夜巡游,仗马嘶鸣,宛然如在,至晓则隐匿不见矣。”(《李长吉歌诗汇解》卷二)

画栏桂树悬秋香,三十六宫土花碧*。
*画栏二句:写故宫荒凉景象。西汉时,长安有离宫别馆三十六所(见《文选》张衡《西京赋》)。土花,指苔。离宫多依山建筑,时移世易,亭苑苔封,而画栏尚在;栏前桂树,秋来依旧飘香。因画栏高,故曰“悬”。

魏官牵车指千里,东关酸风射眸子*。
* 东关句:铜人由西移东,故出东关。关,城门。酸风,秋冬的悲风。眸子,即瞳子,指眼。

空将汉月出宫门,忆君清泪如铅水*。
空将二句:写铜人离开汉宫时“潸然泪下”的情景。王琦注:“将,犹与也。人行不分远近,举头辄见明月,若与人相随者然。铜人既将移徙许都,向时所见汉宫之物,一别之后,不复再见;出宫门而得再见者,惟此月矣。”君,指汉。

衰兰送客咸阳道,天若有情天亦老*。
*衰兰二句:上句言铜人途中所见景物的荒凉。咸阳古道,惟秋风衰草而已。兰,指兰草,菊科植物,通体有香气,秋季开花。客,指铜人。咸阳道,即长安道(秦都咸阳,在长安附近)。因铜人辞汉,故曰“衰兰送客”。下句用天的无情,衬托出人的有情,对此不能不为之伤感。

携盘独出月荒凉,渭城已远波声小*。
*渭城句:言铜人离开长安,愈去愈远。渭城,即咸阳故城,这里借指长安。波声,指渭水。王琦注:“上言咸阳,下言渭城。……咸阳道,指长安之道而言;渭城者,指长安之地而言,似复而实非复也。”
qotZyyxL Po 2024-05-16 07:56:49
病者的白 ◎葉青
  
用一首詩解釋精神病患
我們 我 什麼都無力完成而能夠做這個?
沒病的人需要三餐 靠近病的需要十幾顆
始終站在雨裡 雖然根本沒有雨
聽見鮮血讀到痛覺 然而無事發生
錯誤的實景穿透四面牆壁 包圍了眼珠日日黯淡
脫不下來 身上那件正在燃燒的衣服
 
在瘋的殼裡住著
一切都透過這層殼被接收 雙向的扭曲世界
從裡面遞出乾淨摺好的毛巾 對方拿來水杯
但是 都不是 毛巾是撫觸 水杯是想念
睡但那不是睡眠而是找
找渴求而並不存在的人
不是不在眼前 是真的不存在
幻覺無所不能所以存在了
和那個存在一起度過失去刻度的時間
 
不懂滿山的風雪
道路崩毀 世界已經結束為什麼你們不相信
瘋的殼逕自生長變厚 到 旁人也看得見了
避免被情緒撕裂 也避免被感覺縫起來
不可能 因此破損處處卻看似能夠走遠
 
自己更換自己裡面的棉花
老舊的棉花 是重覆太多次的死路
新的是誠懇的表情 來自於附近的人
填滿了 但變成不是人的形狀
別人的手可以好好牽住另一隻手
自己的手不是手了只能接近表象
 
被無數隻手逼到人群裡 被發現總是瘋的
硬生生要剝下殼 說:「這樣你就不瘋了,會好起來。」
不是 剝下殼的結果常人無法了解
結果是我 結果是水 結果是火

*收錄於詩集《下輩子更加決定》 
qotZyyxL Po 2024-05-16 08:50:22
安德烈·巴赞:《苏联电影中的斯大林神话》(1950)

直到现在,伟人传记被认为具有教化意义的前提都是他们已经离世。在西方,电影对在世人物的描绘仅限于一个可以称为“准历史”或“后历史”的领域。英雄必须属于某个艺术、运动或科学的神话体系,并且他所参与的历史进程必须被认为已经结束。换句话说,我们过分重视个人,却无法在历史结束之前将个人置于历史的位置。

……

在《斯大林格勒战役》和《第三次打击》中,“头部”和“躯干”之间的这种二元性是如此绝对,超出了我们之前赋予它的历史和物质现实主义。即使赋予斯大林元帅超乎拿破仑的军事天才,并赋予他构思胜利的主要功劳,但仍假定克里姆林宫内部发生的一切都像电影里展示的那样——斯大林完全独自一人,对着地图沉思冥想,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抽几口烟斗后,决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。这实在太危险了。
我所说的完全孤身一人是指,虽然瓦西列夫斯基(Vassiliewsky)一直都在场,但他一言不发,扮演着听众的角色,显然是为了避免斯大林自言自语的荒谬。这种以中央集权或大脑为核心的战争观,通过影片呈现战斗的方式得到了印证。

战争的所有意义都转移到了穿插的评论、动画地图和斯大林的沉思中。
这种呈现事实和事件的方式最终导致了以下结果。底部是如同世界末日般的混乱战局,顶端则是掌控一切的单一思维,它指挥和解决了这种明显的混乱。两者之间空无一物。“情节的锥体”缺少中间部分,没有展现影响士兵命运或战斗结果的心理和智力过程的深刻影像。最高指挥官的笔迹与士兵的牺牲之间似乎存在着直接的联系,但中间的传导机制微不足道,它只是一个纯粹的传递器官,因此可以忽略对它的分析。
这种表现方式确实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,前提是你抛开事实,只保留一种简化的本质框架。
qotZyyxL Po 2024-05-16 08:58:53
在此,斯大林真正展现出了本体论属性,而非心理学属性——他的全知和无误。他只需要瞥一眼地图,就足以赢得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役,看看拖拉机的引擎,就知道“火花塞堵塞了”。弗朗西斯·科恩(Francis Cohen)在《新批评》(Nouvelle Critique)中写道,就客观而言,斯大林是史上最伟大的智者,因为他体现了共产主义世界的知识。
我并不全盘否定这些电影赋予斯大林的个人和历史功绩,但我要稍加反对:斯大林被呈现为“真实”的形象恰好符合斯大林神话所塑造的“他”——符合对他有利的形象。出于宣传目的,再也没有比这更完美的模板了。斯大林要么真的是个超人,不然我们面前的斯大林就是一个神话。这里我无意讨论超人概念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。但我可以说,“西方”或“东方”的神话在美学上发挥着同样的作用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斯大林和“泰山”之间的唯一区别在于,后者的电影并不伪装成纪录片。
qotZyyxL Po 2024-05-16 12:26:29
观书有感其一/宋・胡宏
一点银蟾在碧空,千载城廓夜玲珑。
回首昔日遨游处,觉得分明是管中。
qotZyyxL Po 2024-05-16 12:53:56
尘绪案头来扰扰,银河天上去悠悠。
qotZyyxL Po 2024-05-16 13:03:11
春日酿成秋日雨。
qotZyyxL Po 2024-05-16 13:20:01
如果斯大林还活着时就能成为电影的主角,那是因为他不再是“人”,而是获得了超越性,这是活着的上帝和死去的英雄才有的特征。他的审美本质上与西方“明星”没有什么不同,两者都无法用心理学进行定义。以这种方式呈现时,斯大林既不是也不是可能成为一个特别聪明的人或“天才”领袖,他更像是一位超越的上帝或化身。他真实存在,但他的银幕形象在今天如此塑造,这并不是出于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,也不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艺术应用——恰恰相反,描绘的不再是某个特定的人,而是一个社会的实体化,一种向超越的过渡,斯大林成了一个神话。

如果读者拒绝这种形而上学的词汇,可以用另一种词汇来代替。这种现象可以用“历史的终结”来解释。让斯大林(即使他与民众共同行动)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主要英雄和决定者,同时他仍然活着,这表明从现在开始他将不受任何弱点的影响。他生命的意义已经并且确切地实现了,他以后永远不会犯错误或叛变。

斯大林以插曲的方式出现在历史电影中,这让我们感到惊讶,就像我们谈论过的那些苏联或西方政治人物,他们以伟人的面目出现在了电影中。可是,他在这些电影中扮演的动机更加意味深长。他的传记与历史完全等同,并具有历史的绝对性。到目前为止,只有死亡才能使英雄或殉道者与其作品融为一体。过去可以玷污记忆,也可以事后发现叛国行为。但死亡仍然是一个必要条件,即使不是充分条件。

对于马尔罗(Malraux)来说,正是死亡将我们的生命转化为命运;对于共产主义者来说,死亡可以重新吸收事件的所有主观性。八十岁时,“凡尔登的征服者”可以变成“蒙特勒的叛徒”,八十五岁时又变成“伊厄岛的殉道者”,因为无论一个人的才能或品质如何,只有在历史的照耀下,他才会变得重要,“永恒最终改变他,就像改变历史一样”。

人民民主政体的政治进程具有惊人的主观性,这一点可以从这一观点中得到解释。从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角度来看,只要说布哈林(Bukharin)、拉狄克(Radek)或科斯托夫(Kostov)体现了党决定打击的某些方向,认为它们在历史上是错误的,这就足够了。对他们进行人身清算就像清算我们的退休部长一样没有必要。但是,一旦说一个人参与了历史,参与了这样或那样的事件,他的传记的一部分就无可挽回地被“历史化”了。
qotZyyxL Po 2024-05-16 13:52:01
你不能只把一个人归结为历史,而不反过来通过个人的主观存在损害历史。在世的共产主义领袖因过去的行为而被官方确认为历史之神。客观叛国的思想似乎如此清晰地源于马克思主义,但在政治实践中站不住脚。根据苏联“斯大林主义”共产主义观点,没有人能“成为”叛徒。这就意味着,他并不总是叛徒,这种叛国行为有一个传记式的开端,反之,一个成为党的威胁的人,在成为“恶魔”之前会被认为对党有用。党不能简单地将拉狄克降到最低一级或判处他死刑。他们有必要追溯历史,证明被告从出生起就是一个蓄意的叛徒,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撒旦伪装的破坏活动。

当然,这种做法的可能性很小,而且过于严重,不可能在所有情况下都采用。因此,那些历史行为的间接小人物,比如艺术家、哲学家或科学家,可以用公开“道歉”来代替。假如我们不能认识到这些庄严而夸张的“我有罪”具有“驱魔”价值,它们在心理和知识意义上就没有意义。忏悔是神圣赦免不可或缺的部分,庄严也是重获历史贞洁不可或缺的部分。这就是主观性的丑陋所在,它被默认为历史的载体,却又在其他地方被宣称为纯粹的客观性。

我们“吹毛求疵”、“理想主义”、“资产阶级”的意识可以同时把贝当(Pétain)视作“凡尔登的征服者”,也可以把他视作“蒙图瓦尔的叛徒”。然而在俄国,那些被清算的老同志必须从苏联的历史画卷中彻底消失。至少在公开层面上,历史假定了一种严苛的理想主义,确保主体与社会价值之间存在根本的等价关系。这是一种绝对的摩尼教观念,认为反历史的力量直接来自魔鬼和恶魔附身。

在这种视角下,斯大林的电影形象不容低估。它确定了斯大林与历史的同一性。对于斯大林来说,主体的矛盾不再适用。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,斯大林提供了充分的证据,证明他对党的忠诚以及他的天才,并假设了他不可能叛国,因此在他活着的时候把他当作一个死去的英雄并不存在任何风险。

列宁的木乃伊化和斯大林的讣告(“列宁活着”)标志着终结的开始。斯大林的“电影木乃伊化”与列宁的防腐处理一样具有象征意义。前者表明,斯大林与苏联政治以及我们通常所说的“人性”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偶然的或相对的关系。“人”和“历史”的渐近线被超越了。斯大林就是历史的化身。
qotZyyxL Po 2024-05-16 14:03:38
斯大林在整部影片中表现为纯粹的寓言。作为历史,他是无所不知、无过、不可阻挡的存在。他的命运不可逆转。身为一个人,他的心理构成被简化为最符合寓言的品质,包括沉思(与希特勒的歇斯底里相对)、反省(更确切地说,是“意识”)、果断的思想和善良。(《誓言》中强调斯大林的“善良”,这是将人民与历史联系起来的必然条件,但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,历史是人民意志的表达。)任何其他的人性特征都会破坏这种近乎神圣的形象,把它降低到我们芸芸众生的层面。

在《誓言》的开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,我称之为“历史仪式”。列宁刚刚去世,斯大林独自一人踏入雪中,前往他们最后交谈的地方进行冥想。在那里,在河岸边,列宁的影子似乎铭刻在雪地上,死人的声音正对他说话。斯大林仰望天空,透过常青树枝,一束阳光照射在这位“新摩西”的额头上。我们看到了所有这一切,随着光线从天而降,我们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。只有斯大林(尽管该有“十二门徒”)才见证了马克思的“圣灵降临”。接下来我们看到,斯大林稍微弯下腰,承受着这份恩典,回到他的同伴身边。从这一刻起,他将与他们区分开来,被区别对待,不仅因为他的智慧和才能,还因为历史在他身上显现。

在《誓言》中,还有一个更熟悉的场景值得一提,那就是拖拉机的故事。第一辆在俄国制造的农用拖拉机驶入荒无人烟的红场。一名共产党评论员满眼泪水地说:“这孩子还没长壮,他是个乡下小子。”发动机突然咳了几声,熄火了。机械师急得四处张望,敲打着这里那里。几个热心的路人给他建议,试图帮忙(正是这十几个好人,无论我们什么时候需要,都能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们,他们的经历象征着苏联人民的经历——俄罗斯幅员辽阔,世界却很小!)

就在这时,斯大林和几位最高苏维埃的同志走过来。他用慈祥友好的语气询问问题所在。他们告诉他拖拉机坏了。布哈林幸灾乐祸地咕哝了一句,说他们最好还是自己造拖拉机,即使要经历几次故障也在所不惜。然后你就看到,斯大林走近发动机,用手指尖敲了敲,在机械师钦佩的目光下诊断出问题:“是火花塞。”他跳进驾驶座,在红场上绕了三个小圈。镜头拉近,斯大林坐在方向盘后——他沉思着;他预见着未来;画面上,成千上万辆拖拉机在工厂里叠加;若干拖拉机犁着田地,拖着犁的长爪……画面到此为止。
是否立即朝美国发射核弹?
为 #654 送出表情
上下滚动,选择表情
👍 赞!
👎 这不好
😆 欢乐
🎉 烟花
😕 嗯...
💗 爱心
🐱 喵喵喵
🐭 鼠鼠我呀
🐔
🐷 猪头
🐶 我是狗?
冲刺!冲!
😱 吓死了
👀 就看看
🤡 小丑
🀄 太中咧!
🤣 笑哭
😅 这...
😫 痛苦面具
😭 我哭死
😋 我吃吃吃
🦪 牡蛎哟牡蛎
🈁 ko↓ko↑
🤔 嗯?
🤤 发癫
🥺 求你了
😡
耶!
🦸 你是英雄
🍾 开香槟咯
🌿
送出该表情需要消耗 20 积分